阅读历史 |

第一零九章 黄氏大考(1 / 2)

加入书签

黄承彦伸手拿起天平,左右摆弄了下,说道:“此器若是用于衡些细微之物,更佳。阁Δn难得庞士元竟能做出此物嗯,不对,士元不好于此,应不是其所制”

旋即问黄月英当时庞统有没有说是什么人制作的

黄月英眨巴了下大眼睛,说道:“当时光顾着抢了,还没来得及问。”

“咳”这事情你还好意思讲的本正经的样子黄承彦只好干咳了下,也不好说些什么,毕竟是自家的女儿。

黄月英依然眨巴着眼睛,追问黄承彦道:“父亲大人,你说这个该不该抢啊”

“这个么,按理说么,是不怎么应该”黄承彦看了看手中的天平,又想了想,方才说道。

“那好吧,我这就让人送回去”黄月英歪了歪头说道,然后走上前来,伸手就要从黄承彦手里拿走天平。

“等等”黄承彦连忙将天平举得高高的,说道,“这这怎能说是抢呢这明明就是借的对,借的,等我们用完了,自然就还给士元”

“呵呵”

“嘿嘿”

大小两个人心照不宣的笑了起来。

此时门外有个仆人禀报说今年参加大考的人均以到齐,问说是不是现在就开始

黄承彦恢复了严肃的面容,点了点头,说道:“即刻开始”说完就往外走。

黄月英连忙上来拉住黄承彦的袖子,说道:“父亲大人,我也想去”

“哦你也想去”

黄月英小鸡啄米似的点着头。

“啊哈,那等你当上黄家家主的时候再说吧,哈哈哈”黄承彦存心就是逗着黄月英玩,哈哈笑着走了。

黄月英跺着脚,随后眼珠子转了转,嘻嘻的笑了,“我记得后院有个刚做好的木犁,应该差不多高度”

数不清的灯笼,火烛,以及各个角落摆放悬挂的铜镜,将整个黄家隐院的前院,照得是亮如白昼。

待黄承彦走到前院的时候,在黄家隐院的大门之外已经站了满了人,大都是荆襄附近的匠人,也有些是长途跋涉远道而来之人。

原来这是三年度的黄家工匠大考的日子。

黄家向来擅长于制器,这么多年扎根荆襄,除了黄家之人之外,也有教导出不少工匠,而三年进行次的黄氏大考,就跟后世的工匠评级是差不多样的性质,对已经出师在外的黄系工匠的个能力上的评级和肯定。

大考的方式既简单也不简单,每个出师的工匠都可以拿出这三年中最为得意的作品,小些的就拿实物,大些的就做成模型,拿到黄家隐院来,让黄家家主和六位大工匠进行评价,若是新颖有创意又有实用性的明,那么将会上调明工匠的等级。

黄系的工匠从出师开始就自动获得了“能工”的称号,然后再往上便是“精工”“巧匠”“大匠”共四个级别,每个大级别中还分成上中下三等,因此总共就是四级十二等。再往上就是相当于荣誉称号的大工匠之称,只有当黄家中六位老的大工匠有人故去,方从上等大匠中选拔补充担任。

据说最早的时候黄氏大考都是在白天进行,可是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改成了晚上进行

不过对于黄氏而言,白天和黑夜其实差别不大,看着这院子的摆放的恰到好处的灯笼和火烛,简直毫无死角的将整个院子包括门前的块区域照得透亮

大考开始了,最先从中等大匠开始。

中等大匠的人数不多,只有两个人,便齐进了院门,将自己的作品交给黄承彦和六位大工匠查看。

第个大匠呈上来的是个青铜小圆筒,上有提梁盖,下有三足,在最底端有突出个水嘴,有根标尺从梁盖中直接插入小圆筒之中。

“漏刻”位评定的大工匠认出了此物,询问道。

“正是。”

旁立刻就有人取了水来,将青铜小圆筒之中加满了水,接着就从青铜小圆筒的水嘴滴滴答答的开始流下水来

有位大工匠细细观察,现了精妙的地方,原来在水嘴之中,镶嵌了片可以旋转的云母,标刻有三个档次,就像后世的水龙头开关样可以用来控制水流的快慢

第名中等大匠朗声解释说道:“此物吾名之为三分刻,可计半个时辰,个时辰及两个时辰三种时刻”

包括黄承彦在内的帮大工匠均认真聆听,并用纸笔作了记录

第二个中等大匠呈上的是两个木犁的模型,说道:“此二均为吾用同样木质所作,为现常用之犁,为吾新作之犁”

旋即有个大工匠上前接过两个木犁模型,在边的土地上稍微试验了下,点了点头

就这样,帮工匠按照各自的级别开始献上自己的作品,并进行说明

有的人成功晋级,满面笑容的拿着新到手的工匠等级的牌子走出院门,顿时引来阵祝贺之声

也有人没能晋级,走出院门之时也没有人讽刺打击,而是更多的是在鼓励

给斐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