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551章 李世民的疑惑(1 / 2)

加入书签

这戴胄才刚出来没有多久,李世民又要来找他了。此时他十分生气,敢情当了官,就自己的时间都没有了吗?就要卖身给他了吗?如此情况,比当奴隶还要惨吧。即便是心中不爽,但又能怎么样呢?到头来,他还是得过去找李世民。当他到大明宫的时候,已是晚上。戴胄的肚子空空的,可是李世民有急事,催得急,他怎么敢吃东西?只能饿着肚子前来找他。等到他到的时候,却是看到了李世民正手捧着一本书在那里念念有词,神神叨叨的。此时的戴胄发觉事情不对。可是,又不得不上前问候。“陛下,找臣何事?”他直接这么问道。李世民这才抬起头。而戴胄也看到了李世民的手中书。书名是为《春秋繁露》。这本书是汉代哲学家董仲舒所作的政治哲学著作。它推崇公羊学,发挥“春秋大一统”之旨,阐述了以阴阳五行、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哲学-神学理论,宣扬“性三品”的人性论、“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”的伦理思想及赤黑白三统循环的历史观,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。因此,深得后世帝王推崇。他们都能从这本书上感受到不一般的东西。想不到李世民竟然在这个时候看这一本书。应该也是心血来潮所致吧。否则这好好的为何要看它。“你来了!”李世民余光瞟了一眼戴胄。“是!臣来了!”戴胄心中还是忐忑。“来了正好,陪朕读读这本书。”李世民将书递给了戴胄。戴胄看过《春秋繁露》,对于书中的学说,他也是十分的肯定。“陛下为何突然看起这本书?”“喔?朕于今天傍晚,看到了晚霞,十分之美,而忽然想起了两个词。”“是什么?”“天人感应,天人合一!”戴胄颇为惊讶。李世民怎么也研究起这个了?但是作为皇帝,有时候闲得发慌,研究的东西,自然也是千奇百怪的。这倒也没有什么。“所以……”“天人感应,天人合一正是由这本书提及的!因此朕想复看一下,看看能否有新的想法。”李世民说道。接着他又说:“朕看了这本书,书中说得十分之好,解释了何为天。其书中有关于天之论,便是为为生不能为人,为人者,天也,人之人本于天,天亦人之曾祖父也,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。”能生育的东西并不能造成人类这个事物,能造成人类这个事物的东西,是天,人之所以为人类是由于天,所以天对于人来说同时也是始祖,这也是为什么人事会上合天象。李世民话匣子直接被打开了。他对于这本书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看法。当然也是不同于戴胄的看法。他接着说:“书中又说天者,百神之大君也,事天不备,虽百神犹无益也。何以言其然也?祭而地神者!《春秋》讥之,孔子曰:“获罪于天,无所祷也。”是其法也。故未见秦国致天福如周国也。诗云:“唯此文王,小心翼翼,昭事上帝,允怀多福。”多福者,非谓人也事功也,谓天之所福也。传曰:周国子多贤蕃殖,至于骈孕男者四,四产而得八男,皆君子俊雄也,此天之所以兴周国也,非周国之所能为也。”这些文字,李世民可真是手到擒来啊。可以见得,他对于这本书的理解还是很深刻的。接着,戴胄还没有开口说话,李世民又道:“父者,子之天也。天者,父之天也。无天而生,未之有也。天者,万物之祖,万物非天不生。”戴胄不解,李世民说这些的意义何在。“陛下想说什么,可以同臣说!”刚才一直是他在表演,一点机会都不给戴胄。此时的戴胄,心中慌得一批。有啥话直接说,一直在说书中怎么说。你若是不理解,可以提出来。却还在那里卖弄,真让人不知所措。但李世民又说:“这本书对于之阐述十分之详尽,可谓是天之不可征服,但是近几年来却是常听到追天之事,且前一段时间,朕还听说可以悬天之说。如此一来,那天或许是可被征服,如此说来,古人说的,也不全是正确。”原来李世民当时受了打击。李恽曾与李愔说过直升机的事。当时虽然没有说明,但是李世民却是可以猜出。李愔想去征服天。坐着飞行器上天。这又与自己的知识相悖。因此,他迷茫了。试图说出一些道理来说服自己。但却是不能。事实就是如此。就算他更怎么努力,也是白费。关于此,戴胄说道:“陛下,或许这书之学说未能覆盖所有,可以通过其他古书来辩论之。”但是古书总归还是古人所有。古人怎么能论定未来发生了什么事呢?这就是李世民迷茫的地方。听了戴胄这么一说。李世民又说:“朕也让人查了集贤殿中的五万卷书,能阐述上天之开概念者,不如《春秋繁露》之全也!”集贤殿五万卷书,一卷不过万字,那便是五亿字的藏书。未来,也就几十本书的量。而且这五万卷,还有很多是其他学说的。想要有天之概念的,那真是少之又少。“所以朕想听听你的看法如何。”戴胄这才明白,是因为李世民的疑惑,而让他过来。戴胄这人十分有才干。深得李世民的喜爱。在文学上面,有一定的造诣。可是为什么是他?而不是身为孔子之后的孔颖达?或许是因戴胄经常入宫,让李世民第一个想起的人吧。而或者是李世民不再信任孔子之后人。不管是什么原因。戴胄总要说出自己的看法。可是,从何说起?李世民以为他不敢说,又说:“没事,你想到什么便说什么。朕不会怪罪于你的。”戴胄似乎想到,皇帝是为天之骄子。他是在担心什么吗?但他又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