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786章 郑丽婉的难处(1 / 2)

加入书签

“那在写作手法上,子立先生认为有多少呢?”关于写作手法,李愔有自己的看法。对于这些知识,加上搜索整理起来的,于是他便说道:“关于写作手法,可以分成表达方式、写作方法与修辞手法三种。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写作都是出自于这三种。”四人再问:“那这三种,分别是怎么样的呢?可否细说?”“表达方式,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、表达思想感情、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。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,即:记叙、议论、抒情、描写和说明。写作方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、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。常见的写作手法有:抑扬结合、点面结合、动静结合、叙议结合、情景交融、衬托对比、伏笔照应、托物言志细描、铺垫悬念、正侧面结合、比喻象征、借古讽今、烘托、渲染、动静相衬、虚实相生、实写与虚写、托物寓意、咏物抒情、借景抒情、以小见大、先扬后抑、欲扬先抑等等。而关于修辞手法,是指在写作过程中,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、加工、润色,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。包括:比喻、排比、拟人、夸张、借代、反问、设问、对偶、反复等。”李愔所说的这些,前人是没有去总结过。古人关于教学上面,更多的是口口相授。并且拿出一些文章让学生背诵,关于什么修辞表现表达之类的,还从来没有人去总结。没有所谓的教科书,更不会有人系统的去教。可以毫不客气的说:就算是孔颖达也没有学过这些。今天四个女人可真是赚到了。她们脸上充满着惊奇。光是修辞手法就有那么多了。原来写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,要想写好,更加困难了。李愔是怎么样的一个存在。这些知识,真的是信口拈来啊。还说得是头头是道。就算让孔子来教,他也说不上这么多内容吧?其实只要李愔愿意,他可以一直说下去,说个三天三夜,也不是不可以。“子立先生,可不可以再说一遍,让我记下来!”苏玫说道。“自然是可以!”李愔开了小灶,为了四人。而后,四个女人专心的听起了课。这不是所有人都能听到的课。李愔还说了。“只要你们愿意,随时可以来找我,想学什么,我一定会教你们的!”面对着如此大度的李愔。纪如雪突然说道:“就算子立先生没空啊!”她最了解李愔了,知道他啥时候有空,啥时候没有空。“是啊,子立先生白天都没有时间!”武翊也说道。“晚上也可以啊!”李愔脱口而出。但是四人瞬间不说话了。晚上也可以?四人你看我,我看你的。她们的心思多着呢。李愔其实没有别的意思。“盛唐集团的晚上同白天一般,有电灯在,咱不怕黑!”他越说,越是让人怀疑。没有人开这个口。特别是纪如雪。因为她知道,上次的事,让她有些生气,可不止她一人对李愔有想法,其他人也是如此。现在又多了一个郑丽婉。让得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了。最后,四人相视而笑。便不再说话。郑丽婉也是一个聪明人。也是最晚认识李愔的。她回归于问题本身。并且下一个问题,对于李愔来说,是一个考验。这个女人虽然很震惊于李愔的表现。但是对于李愔的真才实学,还要验证一下。因此,她开口道。“我老师以前曾考过我一个题目,我觉得很有意思,所以,想请教一下子立先生能否也作一首诗?”只要李愔愿意,一千一万首他都可以作出来。苏玫接了郑丽婉的话。“他出的题目是什么?子立先生一定能做出绝对的!”这是对于李愔的信任。纪如雪跟着也说:“没有错,这天下还没有子立先生作不出的对子。”三个女人都在为自己说话。李愔自然是不能让她们失望。他应道:“可以,你老师出的是什么题目?”郑丽婉一喜。“老师曾以十个一为题,让我作诗,却是难倒我了。我想知道,子立先生碰上这样的情况,会是怎么样应对。”“你且听好!”李愔想了一会儿后道:“一帆一浆一渔舟,一个渔翁一钓钩。一俯一仰一顿笑,一江明月一江秋。”这首诗一出,直接震惊了四人。“好好好……”郑丽婉连着说了三个好字。看来,李愔已经让郑丽婉服气了。苏玫则说:“子立先生这十一诗,十分有意境,让人遐想无比。果然是为好诗也!”“要想让一首诗出现十个一字,那简直是太难了。”纪如雪跟着也说。至于武翊则是托着下巴,两只眼睛紧紧的盯着李愔。眼睛之中包含着大量的复杂情绪。接下来,李愔还给四人讲了许多干货性的东西。这些东西,对于她们来说,都是十分重要的。尤其是苏玫,接下来才是郑丽婉。时间很快的过了两个时辰。这时,李愔看了看天,也快黄昏了。这个时候,郑丽婉应该要走了吧?但是看了看郑丽婉,似乎没有走的意思。一直到了最后。她才开口道:“今天能得到子立先生的解惑,令小女是感激不尽,只不过不知道,未来还有没有这个机会再来听听子立先生的授课。”此时,她的表情逐渐变得有些怪异。“你怎么呢?为什么不能听子立先生授课?”苏玫先问道。“是啊,怎么呢?有什么难处吗?子立先生一定会帮你解决的。”武翊跟着也说道。郑丽婉不语。憋着不肯说。“如此,小女先告辞了!”这话还没有说完,就要走了吗?让人的心里很不是滋味。“郑丽婉,先别走,有啥事与子立先生说说,不然与我们说也可以,我们也可以帮你解决的!”纪如雪最后还是开了口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