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一百五十七章 喜报!拿下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(1 / 3)

加入书签

入学仪式结束后,吴亭第一时间溜了出去,他可不想被围观。

本身就是在职研究生,也不会和这些新生有太多的交集,而且,现在的吴亭心态上和这些学生可不一样。

作为在职研究生吴亭的上课方式是周末班,平时工作日继续工作,等周末的时候面授,当然,这些老师都是院内的专家、学者、教授等人组成的。

吴亭除了周末班之外,还会跟着沈思源导师,进行课题的研究,也有机会跟着沈教授进手术室等。这些都要之后看沈教授的具体安排。

吴亭在结束了入学仪式,也完成了这一次招聘工作,就准备回市一院。

趁着空隙时间,也看到了汤芸芸的微信留言。

吴亭淡笑了一下,和汤芸芸本就是出于同校的情谊而已,简单回复了下:“客气了。加油!”

...

...

在吴亭回归研究中心,进入常规的工作之中。

今年度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选也是正式拉开了帷幕。

整个基金的评选分为两个阶段,先是网络评审,按照领域进行评审,同一個领域的基金申请书分成若干组,每个组送给相同的一批专家进行审稿。

而在网络评审结束后,脱颖而出的项目就可以进入最后的上会评审。

梁昂教授,今年也是被抽到参与了医学部的青年基金的评审。

这一次的网络评审,作为医学部的专家组成员之一,梁教授一共分到了45份的项目,涵盖了医学部的各个领域,这里面也是包括了面上和青年基金。

梁教授行事还是非常客观和公正的,按照常规的经验,他先粗略的将基金题目、申请单位、申请人的信息浏览了一遍,挑出了与他正在从事的工作密切相关的几份,下载了下来。

当然,其中他也是看到了几个熟悉的单位,熟悉的课题组,毕竟,梁昂教授这种级别的医学大佬,同门好友遍布各个单位医院。

其中,也包含了让他印象深刻的禾城市一院的吴亭团队。

在将自己筛选下的下载后,将剩下的转发给了课题组另外一位同事,毕竟,另一位教授从事这些项目,让他来协助评审,一个是对方在该领域有着更深厚的基础,也更专业,另一个就是也给自己省下些精力。

作为梁昂教授这种医学大佬,即便是在评审组也是具有相对更为超然的地位,可以将一些捡剩的交给别人。

接下来,梁昂教授泡了杯茶,摘下眼镜,滴了一滴眼药水,才开始更为细致的阅读起来。

每一份的课题,他大概花费10-30分钟不等。

在这一个部分,他重点看的是申请书的摘要,立项依据,创新点,科学问题,科研基础等。

在梁昂看来最重要的就是项目立意的新颖性,对科学问题的把握。

当然,这里面也有他个人的研究兴趣,感兴趣的他会多花一些时间。

梁教授故交遍地,这种基金项目评选中,当然也会有些人情世故,这都是潜规则!

这也是为何之前,在基金申请评选前,霍云,金宇等人要去找马孟超教授,提交汇报自己的课题项目的原因。

同样的,梁昂教授也是提前收到过不少的同学,朋友的一些课题初稿。

这种时候,在一众的课题项目中,对于朋友的基金项目,尤其是十分要好,特别有恩于他,或者令他印象深刻的,他都会适当的酌情“考虑”!

这也是,大部分的评委的常规操作。当然,一般朋友,陌生人,根本不会考虑。

这一次筛选下来的课题项目中,梁昂教授也是罗列出了三份。

其中两份本来是可以给B的,最终给了A,一份本来只能够给C的,他给了B。

至于这三份之外,吴亭团队的属于让他印象深刻的,本来就可以给A,他就顺理成章的给了A。

同时,他也准备主动将给吴亭团队A这个情况告知沈国峰,马孟超,金宇几人,卖一个无代价的人情,何乐而不为。

当然,这些项目之中,也有一些自己认识的,但是实在是太差了,也还是会按照原则给分,朋友那边不知道搪塞过去就好了。不然岂不是自讨没趣。

不过,梁昂教授还是很有经验和尺度的,最多小抬一手,都不会太出格,最多也就升一格,B到A,C到B。

就比如,自己的老友帝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中医院的学生,万强主治医师的课题,因为完成度上的问题,略显粗糙,本来是在C和B之间,肯定是达不到A。

最后,梁昂教授给了一个A。

等将初步的打分结束后,他开始仔仔细细的过一遍,按照大致的比例,初步的想好了,枪毙项目的观点,通过项目的原因。

之后,就是开始填报评审意见信息了。这里面,梁昂教授经验丰富,通过的项目,基本都是凭感觉经验,说一些夸赞的话。之后,提出项目的主要亮点,以及需要修改完善之处。

对于一些有待提高的项目,他也会中肯的提出一些问题,比如:内容过多,目标不集中...

至于,最后那些被他枪毙的项目,就很少花费时间了,都是些经典的共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