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三百一十三章好师叔,我可是您的亲师侄啊!【6200字求订阅求月票】(2 / 4)

加入书签

这孔文举乃是可信之辈,最起码在如今之时,他是坚定站在我们这边,绝对值得信任的人。”

“接下来我不在朱虚县,很多事情就需要叔父您,和这孔文举商量着来了,尽量相互配合,能够达成共识,自然是再好不过。”

言及此处时。

曹昂又突然想到了什么。

话锋一转,便神情严肃地补充道:“不过事无绝对,人亦无绝对,难保孔融在忠于咱们曹家的同时,却又有些自己的心思和想法。”

“所以有些事还得叔父您自行判断,一切以掌控青州为优先,凡是与这个目的相违背,相冲的,您都可以果断的喊停,或者说予以驳斥。”

“还是那句话,您手头上留了大量兵马,青州北部数郡国内都有我们的人,这些都是您的倚仗和底气,所以觉得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,那就果断出手,不必顾忌那么多!”

…………

曹昂斩钉截铁的话语。

无疑为夏侯惇注入了一剂强心针。

当下便恭敬的表示明白。

只不过在应诺了一声后,夏侯惇却又突然将严肃的表情一收,取而代之的是几分笑意,同时用手指了指东面。

“其实不仅青州北部有我们的人,现在就连青州南部,也基本都是我们的人了,毕竟以妙才的行军速度,现在恐怕早已进入了东莱郡境内。”

“如今整个青州六郡,上上下下已完全为我们所把控!”

妙才就是夏侯渊。

而曹昂在听到夏侯惇这么说时,也是不由咧了咧嘴,声音爽朗的笑了笑。

“妙才叔父向来领兵行军如飞,这么些时日,的确足够他进入东莱郡了,希望他能够赶在我说服康成公之前,牢牢攥住整个东莱郡!”

之前在山阳郡方与县时。

曹昂曾经对领着太史慈前去报信的夏侯渊,有过一番叮嘱和交代,让他千万将自己的话转达给父亲曹操。

必须以最快速度调拨本部兵马,随从自己的脚步进入青州地界,而后开始在州郡中布局。

曹操显然是听从了曹昂的意见。

不仅调派了大军,甚至这支大军都是由自己手底下的头两号大将,也就是夏侯兄弟所亲自率领。

只不过在抵达朱虚县之前。

这哥俩进行了分道,夏侯惇受命领着部队进城,而夏侯渊则是带着大部队,往东莱郡而去了。

毕竟东莱郡,拥有整个青州最为广阔的沿海地带,其治下所有的县城,几乎都是沿海而建。

整个青州七成以上的盐场,都是分布在东莱郡境内,因此曹昂才会专门派夏侯渊走一趟。

从而保证自己日后的钱袋子,能够安稳不出乱。

…………

从朱虚县到高密县。

两地距离有一百五十里左右。

由于曹昂轻装简行,拢共才不过数百号人,且都是高机动化的骑兵队伍,因此在第三日的上午时分。

就已经抵达了高密县城南。

而在位于城南不远处,一座名为栖迟岩的山下,屹立着一幢用料简单,搭建随意,虽简陋但面积宽敞的石屋。

此刻位于石屋正中厅堂内。

被人誉为当世大儒,名满天下,享誉四海的郑玄郑康成,正身着一袭麻布衣衫,伏于案前,对着几卷书简,用心的研读和思考着。

时不时还要用笔,在空白的竹简上记录下一行行的文字,似乎是他的心得和想法,有时也会在书简原卷上,留下相应的引注和批释。

不过在遇到相应的难题时。

郑玄也会眉头微皱,安坐在原地,静静的思考好一阵子,方才继续动笔。

……

而在郑玄的身旁。

则一直侍立着一名年纪三十岁左右,同样着一身宽衣博带打扮,但相貌英俊,体格孔武健硕的壮年男子。

此人乃是郑玄的学生崔琰。

此刻崔琰看着自己老师那伏案钻研,用心苦读思索的模样,可谓心生敬佩,尊崇之意油然而生。

老师今年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,寻常人到这个年纪,基本上就已经精力枯竭,整日里躺在家中安养了。

然而老师依旧坚持着他那数十年如一日的习惯,每日天方蒙蒙亮时,便毅然起身梳洗,不加丝毫耽误和拖延。

只为了能够更加妥善的利用上午的时间,多研学一些文章经典,毕竟到了下午,就是给他们这些学生上课的时候了,没有时间自我研习。

而每当用心投入到典籍中后。

往往就是连续两三个时辰过去,除非外面有翻江倒海的动静,否则寻常事情都不能引起他的注意。

若非有学生一直侍立在旁,恐怕每日餐饭都不一定能按时吃。

说实话。

跟着这样的老师学习,崔琰觉得自己非常荣幸,也一定能学到真东西。

而就在师徒二人各自忙活时。

石屋外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,而后便见另一名弟子前来禀报。

“老师,外面有人递来名刺,说是兖州牧曹孟德之子,现任豫州牧曹昂,前来拜会请教于您!”

在学生扯着嗓子喊了一通后。

郑玄方才从书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